提升心灵境界的指导的句子

2025-04-28 内容句子 1次阅读

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有一段被后人称为“四十载风云变幻”的岁月。这四十载,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,见证了时代的变迁,诉说着无数英雄的传奇。如今,就让我们翻开这卷历史的篇章,共同探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

1. 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,还要用心。失去欣赏能力的人是可悲的,他的心已经变得衰老。

2. 心中有苦,没必要逢人就诉。若不身在其中,何来感同身受。当人生让你碰壁头破血流时,别害怕,没有这些挫折,怎能练就一身钢筋铁骨。万般皆苦,唯人自渡。

3. 有的人说:“这是我的习气。”你我他各有不同的习气,将我的见解、思想与行为,全部归纳成习气而不肯改过;任由自大骄慢、与人争斗的心态一再产生,以致不能自制。

4. 如果每个人都能减少制造垃圾,垃圾山的问题就会减少。

5. 听了之后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,称之为受法。

6. 天天禅语虽然人生充满苦难与悲痛,但是也充满希望与爱。

7. 天天禅语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,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,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。

8. 慈悲喜舍这四个字,分开而言:慈喜是予乐,是教富;而悲舍是拔苦,是济贫。

9. 顿悟禅者心也,心中有禅,坐亦禅,立亦禅,行亦禅、睡亦禅,时时处处莫非禅也。禅也是顿生的,特定的时间,特定的空间,人顿悟,得禅意。

10. 青年人要在现实中把握理想。现在的年轻人多半理想多于现实,而生活正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,所以应该将二者合理调和。

11. 佛心禅语 宽恕众生以德报怨,修心是福 充满怨恨的生活,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。

12. 天天禅语教富是启发智慧;济贫是造福人群的。

13. 快乐有三法:舍得放下忘记。快乐有四要素:可以改变的去改变,不可改变的去改善,不能改善的去承担,不能承担的就放下。

14. 能过清淡的生活,最满足;有余力帮助别人,最富有。

15. 自古人生最忌满,半贫半富半自安,半命半天半机遇,半取半舍半行善,半聋半哑半糊涂,半智半愚半圣贤。

16. 人这一生,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,只是记住了多少日子。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,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。

17. 修行实际上就是“生命的拼搏”。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,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。

18. 人起一念善,造一分福,能汇聚成福气,消除灾难。

19. 念佛到一心不乱,何尝不是参禅?参禅参到能所双忘,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?禅者,净中之禅,禅与净,本相辅而行,奈何世人偏执,起门户之见,自赞毁他,很像水火不相容。

20. 虚实的意韵滤去红尘的喧嚣和嘈杂,淡墨水痕的清音若荷风吹过,将心点染成翠,一层薄薄的青烟里绽放着一朵智慧之莲。

21. 天天禅语分秒不空过,步步踏实过;善念不间断,好事日日做;妙法时时用,法喜多

22. 佛心禅语 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,所以应该学会不占有、常放手。要在内心清空自己的欲望,心中空无一物,生活自然能回归简单。什么都没有,也就什么都不会失去。

23. 天道变化 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,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,有福时要居安 思危,有祸时要会摆脱厄运。

24. 扫地为何?为了净地。净地为何?为了静心。静心为何?心静方能见众生,见得了众生,方能勘破生死,生敬天地之心,心无挂碍,无挂而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

25. 人人脸上有笑容,这个集体就非常祥和,人与人之间就能够彼此包容、彼此谅解、彼此尊重。在一个集体当中,彼此的感恩、彼此的包容、彼此的成就,至关重要。

26. 一切烦恼,都是因为无知的住所,缘无明的住所。《圣经》

27.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为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,有其事必有其理,有其理必有其事。学习是为了明理,理通了心就安了,心一安就无所谓好坏得失。当木被完全克制,无力对抗时,我们只能避其锋芒,曲线救国,找一个贵人来通关化解。只有找对合适的人,事情才会事半功倍。

28. 天天禅语如果你能清楚、确定自己的内心方向,你就不会在意了。

29. 佛语禅话有爱心,就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贵人。

30. 大贫与大富 大贫亦是大富,一无所有、了无牵挂,宁静淡泊、怡然自得。

31.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,不得不交出权力,不得不放走机遇,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,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,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,就像清理电脑中的文件一样。

32. 行忍辱的人,是一个最坚强的人,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。能忍,才能成就天下大事。

33. 天天禅语大爱包含小爱,小爱却体会不到大爱。

34. 在深法海实现一切智慧。《华严经》卷六,如来现相

35. 不要以恶加人,但要自治。《佛说华手经》卷六

36. 以责人之心责自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,是做人的密行。

37. 在幸福层面,抓住吃饭本质的人,总是比贪图享受的人更自由、更幸福。

38. 理明则信深,信深则行专,行专则功纯,功纯则妄除,妄除则真显。(当代)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39. 越有名的风水师越好看风水,也越灵验。因为他所服务的对象均为高端客户群。他们的福报运势都决定了他们所对应的环境差不到哪里去。什么样的人会住什么样的房。这也是古人所说的“福人居福地”的道理。

40. 凡自性不明的,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。五欲是财色名食睡。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。七情又捆五欲,因此生死不了。

41. 上山、下山同样是累,不过方向相反。为佛法做事.为世间做事,同样都要费心费力,但一个超升,一个堕落。

42. 要能了生,才能了死。(民国)太虚《人生佛教开题》

43. 寻文取证者益惑,苦行求佛者俱迷。(唐)大珠慧海禅师(《慧海禅师语录》)

44. 天天禅语布施,有形救助他人,无形帮助自己。

45. 佛心禅语 逆境顺境看襟度,临喜临怒看涵养。

46. 一个人的福报,源于自己往昔的善业,就像手机充电,今天的电是昨天充的。而电用尽就没了,明天若想打,就要今天充,所以,佛陀告诉我们:未来的安乐,来自于当下的断恶行善。

47. 真实义者,微妙寂静,足涅槃因。言说者,妄想合,妄想者,集生死。大慧,真实义者,从多闻者得。大慧,多闻者,谓善于义,非善言说。《楞伽经》卷四

48. 这世间,很多事看似错综复杂,盘根错节,无从分辨,可是聪明的人,却能够一眼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,找到一团乱麻的线头,找到让复杂问题迎刃而解的办法和诀窍。

49. 佛心禅语 心、佛、众生其实没有差别,佛也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只脚。所判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,真如让你看不清真实面貌。——证严法师

50. 人活着,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。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清则无朋。跟家人争,争赢了,亲情没了;跟爱人争,争赢了,感情淡了;跟朋友争,争赢了,情义没了。争的是理,输的是情,伤的是自己。

51. 佛说,凡事都需一个忍字,忍他人之不能忍,方为人上人。仔细想想,没有什么值得你生气的。莫要让怨恨占得一席之地。一个能宽容他人的人,必定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,同时也会懂得宽容自己。

52. 基督教的圣者,佛教的圣者,经由不同的途径,运用不同的方法,都悟到了真道,彼此之道,自然相通。好比炼金,不管用什么方法,炼成的金子,都是质地相同的东西。

53. 天天禅语理论太多,感情薄;情绪淡薄,事难成。

54. 成就自己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。

55. 佛心禅语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,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。人生 中的很多东西,若必须放下时,不妨就放下吧,放下一些负担,轻轻松松 地上路,放下才能得到顺畅地解脱。

56. 世间有许多事情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就是意志不坚定,不能坚持到底。现实生活中,如果没有坚定意志,我们就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。

57. 梵心禅语学会低调,取舍间,必有得失。人生是一场博弈,心胸豁达开朗的人,凡事看得高远,生命有止,精神无止;挤不进的世界,不要去硬挤,难为了别人,也是作贱了自己;做不来的事情,不要去硬做,换种思路,也许是会事半功倍。

58. 无论是苦是福,我们都应该本着“受苦是了苦,享福是消福”的态度去看待。从人生的苦难中看到未来的美好,从眼前的福乐中感念他日的苦祸,以一颗淡定的心去看待福祸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如此才能获得真幸福。

59. 另有问:“何谓禅?”师言:“吃饭专心吃,做事专心做,心无旁骛即是禅。”

60. 悟与不悟,佛性就在那里,或悲或智,与你同体光明,不生不灭、不增不减、不垢不净、不来不去。

61. 佛语禅话造福者,时时平安;修慧者,日日心宽。

62. 放不下,就注定提不起,生命的行囊太重,活着就是一种累。该放下的,趁早放下,该提起的才有机会和力气提起。放下该放的,提起该提的,活着才有快感。这么简单明白的道理,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明白了呢?这么简单的事情,究竟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呢?看看熙来攘去的人群,那里面是否有你?

63. 人生其实并不复杂,世上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若因琐事之争、微利之诱、果腹之欲,就无端丢弃快乐心情、平和心境、健康心态,终究得不偿失。

64. 心灵禅语 地位很低,人会有很高的智慧。

65. 佛心禅语 万法本闲,唯人自闹。——《石霜楚圆禅师》

66. 人生本该互助,用大爱付出,能感恩接受,都是力量。

67. 只有随顺因缘的人,才是自由自在的人。只有懂得随顺因缘,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。不懂得随顺因缘,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。

68. 要成为别人欣赏的风景,你必须走在别人面前。

69. 一个家庭不能只是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,更该着重于心灵沟通,使亲子、夫妻之间的关系和谐、圆满。

70. 淡淡的风景里,看风轻轻的拂过,花开花落,日复一日。得到的失去的在乎的忘掉的都让它随风而去。看人生得失,一切因命中注定,不必过于在意。生命本是虚幻,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。

71. 送礼给大人物,希望得到赏识和支持,是不洁布施。

72. 学会知而不言,因为言多必失;学会自我解脱,因为这样才能自我超越;学会一个人静静思考,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清醒、明白。

73. 天天禅语物质生活要向下比较,人格品德要向上提升。

74. 佛心禅语 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有明珠一颗,久被尘劳关锁;今朝尘尽光生,照破山河万朵。

75.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,无有一心一行空过,不向萨婆若者。《胜天王般若经》卷六,平等品

76. 善待生活,快乐是一回,烦恼是一回,既然到手的不是一张来回的车票,既然已动了身,就快乐地向前走。

77. 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。《法华经》卷一,方便品

78. 资源回收的目的是倡导和教育每个人珍惜祝福。

79. 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,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,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。

80. 释迦牟尼佛说:“以恨对恨,恨永远存在;以爱对恨,恨自然消失。”是的,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,只有宽容才是慰藉心灵的良药。

81. 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。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卷上,佛国品

82. 抛弃所得,无所执着,甚至也不依赖知识;不追随宗教团体,甚至也不采纳任何观点。不制造任何观点,不推崇任何观点,不接受万物,不依赖德行戒行,这样的婆罗门走向彼岸,不再返回。《经集》第四品,第五章《至高八颂经》

83. 在一棵树的果实中,最大最美味的果实总是先摘。

84. 佛语禅话世界上没有家庭,世界上到处都是道场。

85. 我们总在不断重复中过日子,这一刻迷离的面目,下一刻可能就会清晰;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,下一刻可能就会得到原谅;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,下一刻可能会变得容易理解。

86. 何谓菩萨能持精进?佛言:求心不可得。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卷一

声明:演示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admin@admin.com